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驶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法院2018年以来所审理的牧区排除妨害案件进行调研,对牧区排除妨害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更妥善处理排除妨害案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一、新巴尔右旗法院牧区排除妨害案件的特点:
1.牧区排除妨害案件数量正逐年上升且争议较大,大多案件判决后当事人均不服上诉。
2.牧区排除妨害案件大多均为草场纠纷且均为亲属邻里之间的纠纷。
3.牧区排除妨害案件大多牧民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较低,习惯以暴力或者强行占有为前提。
4.牧民分散居住,通信不方便,历史遗留问题较严重,草场分配不明确。
二、牧区排除妨害案件主要原因分析
1、通过我院受理的案件反映,本人深入牧区调研了解,导致排除妨害案件数量递增的原因主要有:
(1)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不少争夺草场纠纷,牲畜草场承办到户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承包数量有差异,这是草场纠纷频繁的最大隐患。
(2)个人侵占引发矛盾,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场内牲畜逐渐增多,造成草场和牲畜的严重失衡,甚至每寸草场都成为了牧民关心的焦点。个别牧户在自己原有的草场同时,也千方百计想侵占他人草场,继而引发矛盾。
(3)当地政府和草原监管部门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彻底,存在不细致、不明确等问题,对相应政策实施没有及时到位,不能很好的对牧户经营、适用草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牧户经营适用草场的行为尚欠不完全规范,由此引发一系列围封道路,堵截他人牧户出入从而产生矛盾引发纠纷。
(4)草场出租转让极其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部分牧户由于种种原因不再从事畜牧业,他们讲承包草场进行转包、转让手续不全且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几年后因为利益冲突随之引发矛盾。
(5)、大多牧民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学习经历,考虑问题主观片面,在遇到纠纷后,不能够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很多时候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使一些简单协商就能解决的问题,变得亲友邻里矛盾激化,事态变得复杂化。
三、审理牧区排除妨害案件的意见建议
排除妨害案件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物权问题,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处理不慎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的形成,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对如何更好地审理判处妨害案件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成立专门调解组,专门审理排除妨害纠纷。在法庭的人员配备上优先考虑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官,这样法官自身的经验善于在萌芽阶段化解矛盾,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案件当事人纠纷的问题症结,准确地把握调解时机,化解纠纷。
2、把握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处置解决,对于由历史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解决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认真调查研究,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调查认真、材料齐全、有理有据。各部门发挥联动机制,政府各部门与法院发挥能动作用,切实为广大牧民切身利益发挥积极作用。
3、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工作重点,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理念和手段,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劳维稳第一道防线,遇到正在发生的容易激化纠纷,迅速反应,立即赶赴现场,制止事态扩大,为进一步作好疏导工作创在条件。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摆在首位,稳住事态的发展,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防止当事人铤而走险。紧密联动,政府、苏木嘎查、公安、法院、草原监管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纠纷。
4、继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在排查和化解草场纠纷过程中,应切实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法律讲座、邀请草原监管部门人员深入牧户答疑解惑,教育和引导广大牧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诚实守信,互谅互解,互相帮助。不搞过激行为,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解决纠纷,杜绝无理取闹,影响公共秩序和扰乱社会安定的行为发生。
总之,我们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事施策,紧密结合辖区群众的民情风俗习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